
智能家居還是“智障”家居?
“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合潮流。”
上世紀九十年代,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寫出這句名言的同時,耗資數億元打造了一套智能豪宅:地板是巨大的傳感器,會根據陽光強度來調節溫度、濕度;房屋內部的所有家電都通過無線網絡連接;供電系統、光纖數字神經系統與電腦、家電完整連接,匹配上主人的需求,并用共同的語言彼此對話......
而與之相對應的今天,據 IDC 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 年第二季度》顯示,2021 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約 1 億臺,同比增長 13.7%。預計 2021 全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 2.3 億臺,同比增長 14.6%。
中國智能家居已經進入爆發期,成為各家居企業密集布局的業務領域。在如此龐大的市場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似乎看起來一片繁榮。
然而實際上比爾·蓋茨口中“不遠的未來”卻仍然沒有真正到來,大部分普通人所能夠觸及到的智能家居也并不“智能”。
“我的掃地機器人就是個智障,用到最后還是得手動,比如它被纏到了,還要去救他”;
“我家那個智能洗衣機不聯網就不能使用烘干的更多功能”;
“我家的智能音箱在使用前有各種繁瑣的設置操作,還有我沒說話他自己突然來那么一句,是不是在偷聽我的隱私啊”;
“我家的智能門鈴,每個月還得給它充電,還有智能攝像頭,停電了就用不了”;
“用完這個產品之后,我要想用另一個產品的話,還得打開手機里的其他 App 來操作,手機里凈是各種各樣的 App 了”
智能家居行業知名企業LifeSmart創始人兼CEO董熠在公開場合曾表示,“在國內市場推智能硬件產品,尤其是智能硬件單品時,用戶會考慮性價比的問題,一般會選擇低價,品質相對差一些的產品。”
而正是由于價格低和可試錯空間的容忍度較高、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當今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以單品消費為主,全屋智能尚未實現全民化。
這就導致,在這些普通消費者眼中,所謂的“智能”家居產品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更便捷的生活,甚至相反,為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目前的智能家居應用中只是以單個、孤立存在的產品狀態 ,或者僅有基礎的聯動 ,設備之間無法強關聯 ,無法形成成熟的智能家居系統 。
此外,這些常見的智能家居中主要運用的無線技術有 Wi-Fi、藍牙等,受技術水平限制 ,這些無線技術常會因為墻等物體的隔離或者傳輸距離太遠 ,導致遠程控制不靈敏。連接設備較多的情況下 ,甚至會發生數據包易丟失的情況。
同時,我國常見智能家居的硬件設備需要聯網才能運作,智能家電耗電和普通家電相比,會呈指數級別增長;并且,目前智能家居環境中主要使用的 Wi-Fi 數據傳輸,在視頻通話和家庭影音中的延時現象特別突出。
一邊是龐大的對智能家居的需求和火熱的市場,一邊是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的技術,智能家居未來的路到底怎么走?真正的智能家居到底怎么個“智能”法?

真正的“智”在何處?
真正的智能家居首先不局限于單品,而應該形成一整個生態系統。
智能家居產品的獨特之處在于利用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數字信息技術使設備之間能夠提供信息交互功能 ,同時根據海量數據自主且合理地進行調整。而只有當整個智能家居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時,才算完全實現這一點。
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智能家居單品并不具備這種功能,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部分巨頭企業所建造起來的智能家居生態鏈。而這其中以小米和華為領頭,只是二者的發展方向不太一樣。
華為在全場景“1+8+N”的戰略基礎上,今年新發布了“1+2+N”戰略,包括 1 個智能主機、2 個核心交互產品、N 個子系統。也就是從以前基于手機作為智能終端的戰略轉變成基于智能主機的打法。

至于小米,前期奉行 Ai+loT 戰略,推出了智能音箱等單品爆款;但后期小米調整成“1+4+X”戰略,以手機為終端,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作為手機的核心交互產品,后續的“X”則通過投資等方式吸收更多產品進入小米生態中。
華為和小米的模式表明,真正的智能家居一定要形成生態系統。
其次,真正的智能家居需要能自主感知用戶需求并及時做出改變和調整,要以場景為中心,保證產品之間的互相聯動。
美的集團AI創新中心總經理唐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發現智能家居的發展正在進入——以全屋智能場景為牽引、以智慧交互感知+主動服務為發展方向的一個新的時代。”
小米集團生態鏈部副總經理陳波也曾表示,當前智能化小家電仍不夠“智能”,尚需手機終端設備與產品互動。未來應使得智能家居“在相對‘無感’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服務。”
2021 年7 月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國 A.O.史密斯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公司總裁邱步也曾表示,“產品不互聯沒有新價值,智能家居需要定制化的混合連接技術。”
最后,智能家居核心在于智能,智能的核心在于基于人的需求作出的改變。因此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力應該成為行業重心,,要讓“機器像人一樣去思考”。
華為消費者業務 AI 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智能家居涉及到很多關鍵技術,其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 AI 技術:“未來市場機會點離不開 AI 技術,但絕不僅僅是 AI 的技術,尤其在智能家居的領域里面,希望看到未來AI可以和生命科學相關的知識結合一起,把用戶的需求和 AI 技術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場景個性化。”
類似小米的“小愛”、華為的“小藝”或蘋果的 Siri,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
“當用戶、人工智能、家居產品形成‘電視塔’結構時,智能家居才實現其終極形態。”業內資深人士如此表示。
所謂的“電視塔”結構,即用戶在電視塔的最頂端,中間部分由人工智能連接,而底端則為家居產品。當用戶有任何需求時,會直接被人工智能捕捉到并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后將對應需求發送給涉及到的家居產品。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具有情感交互功能的“認知智能將成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其所賦能的市場領域將會遠超過上一個感知智能時代。類似于清華大學首位 AI 大學生華智冰,能作詩、作畫,還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
生態系統+基于場景的相互聯動+人工智能為中樞,才是人們理想中,類似美國大片里和比爾·蓋茨家里的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
但與此同時,美國 A.O. 史密斯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公司總裁邱步也指出了一個行業現存問題:“目前,整個家居物聯是基于多個設備和手機的簡單連接,手機更多扮演了一個遙控器的角色,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類似小米的打法是以手機為終端,目前所有的產品也僅僅實現了基本的“簡單連接”,尚未實現產品之間的互動和信息交互;同時,現有的一切基于網絡連接才能完全實現的智能家居,仍未實現理想情況下分布式操作和互動的設備。
此外,傳統家電品牌出于利益原因,無法完全和互聯網或科技企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界合作也是一個問題。
傳統家電企業缺乏的是廣大流量的入口,但品牌和體量足夠硬,因此許多傳統行業的龍頭,并不會真正接入到華為和小米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構筑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中。
無線通信專家葉揚韜博士也曾表示:“目前已形成四大類智能家居平臺生態陣營。但每個互聯的小生態都有著獨特的壁壘,且生態間的壁壘依然強勁,未來幾年此趨勢預計仍然存在。”
智能家居生態間壁壘強勁、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科技企業無法真正實現技術共享、智能家居產品功能單一且還不夠真正智能化、全方面的智能家居方案門檻和價格沒有平價到廣大普通消費者能入場的地步等問題都導致智能家居行業目前離理想的情況還太遙遠。
未來何以“智能”?
一方面,行業需要打破各自為政局面。
開放性和兼容性不到位,導致用戶的選擇被限制在價格高昂的全套智能家居設備和低價但不聯動的不同廠商的出色產品之間。這違背了產品服務于人的理念。
各大廠商當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 ,通過協作配合實現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統;同時,隨著網絡標準的統一,家電企業孤島化局面也會被逐漸打破,這將促進智能家居規范化發展,協助智能家居互聯互通 ,提升產品體驗。
另一方面,行業局面、盈利模式需得到改善。
據36Kr 11 月發布的《2021中國新銳品牌發展研究——小家電及智能家居硬件報告》顯示,智能家居企業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脫穎而出,鞏固并擴大市場份額,可從提高售前精準問答、完善售后服務保障等方面,打造企業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5G 時代背景下,通訊成本降低、設備智能化成為趨勢 ,未來通過銷售設備盈利比較困難 ,智能家居行業將逐漸由以產品為核心業務轉向以產品提供的服務為核心業務。
通過硬件產品提供的服務來實現變現 ,形成以吸引用戶、累積數據、賺取用戶長期價值的商業模式。傳統制造業轉型相對困難 ,各大互聯網企業介入推動平臺化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優良的服務尤為必要。
此外,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認為,未來智能家居發展有 5 大趨勢。
首先,觸摸控制將成為智能家居普及型的控制方式,通過一個智能觸摸控制屏將可以實現對家庭內部燈光、電器、窗簾、安防、監控、門禁等智能控制;
第二,智能手機將成為未來智能家居最重要的移動式智能控制終端,通過手機的智能家居客戶端軟件或 Web 方式,實現對家庭內部的遠程監控與控制,實現對家里遠程開鎖、客人圖像確認、遠程開啟空調以及暖器設備;
第三,無線與有線控制系統將會無縫結合,干線區域采用布線控制系統,小區域采用無線控制系統;
第四,智能家居將成為家庭版的物聯網,實現家庭內部所有物體的相互通訊;
第五,智能家居系統將與智能城市系統、智能樓宇與智能小區實現無縫聯接,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統都必然會兼容以上大系統的無縫控制聯動。
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被資本圈、科技圈熱論的元宇宙概念聲稱可適用任意場景。一旦元宇宙生態發展成熟,家庭場景必然是落地的不二之選,屆時智能家居發展趨勢將如何被改寫尚可期待。
“青萍之末,以宜為居”。世界總在變幻,但陪伴與愛,始終在家。當智能家居真正實現根據人的需求去實時進行聯動、調整時,才能真正幫助家成為人們最舒心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