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房地產領域經營者仍未擺脫賣方市場思維,仍在利用自身強勢地位,通過各種手段‘壓榨’消費者以圖牟利。” 11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表示。
經過多年的野蠻生長,房地產經紀行業假房源、吃差價等陋習已經被消費者詬病久矣。如今,伴隨著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不斷深入,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嚴格的執法必將對房地產經紀市場起到凈化作用。
地產中介行業迎來新變局
據中消協消息,消費者在房屋中介方面投訴的主要問題包含虛假房源、亂收代辦費、銀行貸款手續費等亂收費現象、違規操作泄露個人信息、混淆概念無法網簽、利用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10月,北京市住建委公布了對《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集意見的反饋情況,公眾意見主要聚焦在中介監管和承租人權益保護。
在過去的20年,繁榮發展的房地產帶來了房產中介行業的興起,但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也讓這一職業飽受爭議。中國消費者報的一份調查顯示,在10913名受訪者中,69.9%的消費者曾經遭遇過二手房交易糾紛。
“居住需求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消費需求之一,通常也是單筆支出最大的消費。普通消費者由于商品房交易頻次少,相關知識比較缺乏,而房產交易中又關聯金融等多個行業,使得商品房交易問題復雜化,消費者通過買賣商品房實現居住需求的同時,也經常發生消費糾紛。”中消協表示。
對于地產中介亂象,7月份,住建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地方層面,2月份,北京發布《關于規范本市住房租賃企業經營活動的通知》,嚴禁長收短付,打擊租金“資金池”,押金納入監管賬戶,企業不得擅自動用和挪用。長租公寓、房地產經紀行業發展正成為各地政策調控的重要抓手。
無疑,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實施,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房地產市場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地產中介行業監管不斷趨嚴。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靠樓市吃飯”的房地產中介行業迎來市場的新變局。
地產中介市場環境該如何重塑?
除了宏觀環境的變化,最近多地推出的二手房交易官方平臺也讓不少地產中介稍感焦慮。
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推出“手拉手”交易網簽服務,二手房的買賣雙方可以繞開中介環節直接辦理網簽。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旗下的“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也宣布上線“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此外,杭州還進一步引入了第三方公正機構,進行房源驗真、資金監管等一系列后臺支持。
官方為手拉手交易提供了一個選擇,會影響到中介行業嗎?有業內分析認為,作為存量房交易環節中的重要參與者,房地產經紀公司還是對促進房產流通、提高交易效率、控制交易風險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實際上從地方政府角度看,并無取代中介的意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地方政府搭建的二手房交易平臺其實就是對一些無中介撮合的二手房交易提供配套服務,使得二手房買賣沒有中介服務也可以快速成交。
“當然對于中介行業來說,需要注意類似現象,主動優化服務。只有這樣,‘官辦’二手房交易服務和傳統二手房交易服務的質量才能共同提升。”嚴躍進說。
中消協亦表示,“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相關經營者應當轉變經營理念,以質量求發展,向服務要效益,立足長遠發展,摒棄短視行為,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規定,切實承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保護好購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誠如中消協所言,要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需要監管方和從業企業多方努力,共建透明開放、公平公正的清朗市場環境;也唯有以消費者權益為本,房地產經紀行業和從業企業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發展,做大做強。
“保護消費者權益、革除房地產經紀行業陋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健全的法制建設、公正的市場監管、嚴格的行業自律缺一不可。”房產經紀公司北京我愛我家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其介紹,北京我愛我家已升級二手房交易買賣十五大服務承諾,實現了對二手房買賣交易全流程覆蓋;為了賦能支持房產經紀人,北京我愛我家每年例行舉辦“職能服務季”活動。今年側重于職能部門服務效率的提升,包含了財務、法務、培訓等十一個與經紀人作業的息息相關的職能部門,以及從入職、調動到報銷、結算,再到買賣合同審核、批貸審核等方方面面。
“中心承諾財務審核48小時一次性完成、店面生活費報銷48小時審核完成;實勘運營中心承諾實勘圖片、VR24小時上傳官網……這都會進一步提升職能部門對于一線經紀人的支持力度,增強協同作戰能力,從而優化需求側的客戶體驗。”上述北京我愛我家負責人表示,以公開、規范、標準化的服務承諾來接受消費者監督,既能讓消費者安心,也是彰顯了房地產經紀企業對自身服務質量的信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