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國內外鋁價漲勢可謂是“一騎絕塵”。截至9月7日,滬鋁價格創下10年以來的新高,逼近2006年全球經濟高峰時期創下的高點。我們認為,鋁價的上漲邏輯主要在講“供應的故事”,需求恢復可能在鋁價上漲前半段時間(2020年4月至2021年一季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鋁價上漲的后半階段(主要是2021年二季度至今)可能并非是主要驅動力。還有次要因素就是全球流動性寬松下,鋁的金融屬性得到了一定的強化,投資需求也在次輪鋁價上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下面逐一分析:
供應的故事
首先,海外鋁供應恢復乏力。2020年3月,全球疫情肆虐,國內外鋁消費一度遭遇重挫。然而伴隨中國的復工復產和海外經濟的停擺,鋁在供需錯配的情況下止跌反彈,并出現持續的上漲。
供需錯配體現在:
一是需求恢復性的增長,國內地產投資在貨幣和財政政策扶持下恢復最為迅速,而海外耐用品消費攀升帶動了中國出口,間接帶動了工業鋁型材的需求。
二是海外疫情導致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電解鋁產出恢復受阻,因此鋁價上漲的后期主要是供應的約束在發力。
三是國內電解鋁產能擴張受到約束。2021年,碳中和、碳達峰正式落地,高碳排放的鋁冶煉行業受到影響:一是產能擴張受阻,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中央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一開始就實施“一刀切”的措施,大力壓縮“雙高”項目的產能;另一方面,碳排放提升了電解鋁的碳排放成本,在預期電解鋁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電解鋁價格水漲船高。數據顯示,鋁冶煉在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中碳排放量最高,單位CO2排放量達到11818千克。

表為有色金屬冶煉CO2排放量對比
其次,國內電解鋁產能面臨天花板的制約。自2013年開始,國家就出臺各項措施遏制電解鋁產能過剩,到了2017年在行業內基本形成了4500萬噸的產能天花板的共識。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2015年,工信部發布《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2017年,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發布《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2018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電解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施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這些措施在引導電解鋁產能從無序擴張轉為平穩增長,產能過剩情況得到緩解。
最后,2021年全國很多省市區限電措施和能耗雙控導致電解鋁企業很難滿產。據統計,2021年1—8月,出現過限電的省市區包括內蒙古、云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區,而國內電解鋁產能較多的地區分布在山東、新疆、內蒙古三省區,合計占比為53.71%。然而,2020—2021年新增產能主要是在云南、內蒙和廣西等地區,因此限電可能導致電解鋁供應量減少150萬—200萬噸。2021年一季度,由于能耗雙控沒有達標被國家發改委點名,從而影響產能大約30萬噸。
電價政策對鋁冶煉沖擊有限
2013年12月13日,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電解鋁企業鋁液電解交流電耗不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的,其鋁液電解用電(含來自于自備電廠電量)不加價;高于每噸13700千瓦時但不高于13800千瓦時的,其鋁液電解用電每千瓦時加價0.02元;高于每噸13800千瓦時的,其鋁液電解用電每千瓦時加價0.08元。
2021年8月27日,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電解鋁行業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部署各地完善電解鋁行業階梯電價政策,推動電解鋁行業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我們認為階梯電價政策的完善短期對鋁冶煉沖擊有限,反而有利于鋁冶煉繼續降低能耗。一方面,當前國內電解鋁綜合電耗不達標的比例很小,這意味著電價加價的幅度和規模也很小。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電解鋁綜合電耗還會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通知鼓勵電解鋁企業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這意味著未來使用清潔能源的鋁冶煉產能比例會提升,降低未來鋁供應的缺口和冶煉成本。
幾內亞政變無礙鋁土礦供應
幾內亞號稱“鋁礬土王國”,儲量豐富,分布廣泛,易于開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信息,幾內亞已探明的儲量為400億噸,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幾內亞一直是中國鋁土礦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而且近年來比重還在逐步提升。2019年中國自幾內亞進口的鋁土礦占總進口量的44%;2020年中國鋁土礦共進口11158.7萬噸,同比增長10.9%,其中進口自幾內亞5267.01萬噸,占總進口量的47.2%,同比增長18.51%。
我們認為由于國內鋁土礦港口庫存目前比較充足,且隨著鋁價高企,使用國產鋁土礦的效益得到明顯改善,這意味著只要幾內亞恢復出口的時間不超過半年,那么國內鋁冶煉都不會存在鋁土礦原材料短缺問題。
在國內外鋁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投資者可運用芝商所旗下的鋁期貨來管理風險。芝商所各類鋁產品令客戶于安全、公平及透明的市場輕松交易,其鋁期貨交易活躍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鋁期貨未平倉合約近400份,較二季度初增長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