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一件商品如果因為積壓而要快點賣出去,銷售方最應該采取的手法是降價,這也是市場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
----------------------------------
“一成首付,12萬起搶***”“可以先付兩成,3個月付清首付剩余部分”……今年三四月的時候,濟南的住房銷售還很緊張,一個有600套住房的樓盤推出,據說10秒鐘就全部搶完。面對此情此景,開發商分明可以篤定“朝南坐”,何以過了才兩三個月,濟南房地產市場的畫風就如此突變?(《濟南時報》7月3日)
據報道,濟南的開發商正面臨“沖任務”的壓力,因此才有銷售員上街拉客。但是,買房畢竟不是買一件衣服,正常人不會憑著被銷售人員鼓動起來的熱情在短時間里就決定購買,這種拉客不大可能收到什么效果。而在這種表面化的熱鬧之下,更能見到的是一些開發商明里暗里推出低首付、特價房來提高對購房者的吸引力,進行促銷。
更重要的是,濟南目前還實行著嚴格的限購政策,外地購房者必須有繳納一年以上社保的記錄,符合條件的首套房須首付30%,二套房則須首付60%,同時銀行貸款利率也要上浮15%。“一成首付”或者“兩成首付”涉嫌突破限購政策,因此這種措施即使是真的,也只能在暗地里實行。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開發商手里已經積壓了一定的樓盤,在資金壓力之下,急需通過促銷來把房子賣出去。
這種狀況,應該不是濟南一個城市的個別現象,而是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幾年推行的限購政策,有效地遏制住了房地產市場的亂象,投機資金已經基本被清理,市場逐漸回歸“房住不炒”的正確目標。但是,盡管調控越來越緊,很多城市的工薪階層依然難以承受房價,不敢輕易與開發商簽署購房合同。這種狀況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結構,也對開發商造成了巨大壓力。
客觀地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很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基本滿足了居民的需求,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住房困難戶,大都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收入微薄而產生的,他們無力購買價格高昂的商品房是一個客觀事實。對于這部分住房困難戶,各地政府都推出了經濟適用房、共有產權房、廉租房等來幫助他們解決住房問題。如果將這部分人當作購房“主力”,因其購買力十分有限,就勢必造成商品房供過于求,開發商不得不上街拉客。
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一件商品如果因為積壓而要快點賣出去,銷售方最應該采取的手法是降價,這也是市場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有報道稱一些地方的房價已經松動,開始下降,這是一個好現象,可以真正地讓中低收入群體得益。前不久,國家七部委已部署專項治理樓市亂象,重點打擊“首付貸”等違規行為,因此這種“一成首付”之類的花招也是行之不遠的。
對于開發商來說,可取的辦法是在遵守限購政策的同時,根據市場情況適當降低房價,以此來喚醒市場中潛在的購買力。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還應該清晰了解本地住房困難群體的總體狀況,適時調整商品房用地供應和限購政策,使其既能擋住投機資金,又能滿足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