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地方房地產政策微調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一方面媒體對此十分敏感,較多地進行了報道;另一方面則存在對這些政策報道和解讀不夠準確,引起很多誤會。有的認為是放松調控、限購,也有解讀為調控松綁,有的自媒體甚至稱樓市變天,引起輿論跟風炒作,明顯屬于誤導,不利于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針對媒體報道蘭州市日前出臺新政,取消部分區域的住房限購措施,蘭州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說,此次政策調整不是放松調控,而是從嚴調控,并提高調控的精準性。另外,針對媒體報道合肥市“放松調控”的問題,合肥市國土局已在網上辟謠。此外,針對媒體報道成都通過放寬人才落戶突破現有的調控政策,成都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也作出回應,并未調整限購等調控措施。
與此同時,針對近期部分媒體關于最近蘭州、合肥、成都等地“放松”住房限購的報道,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近日也回應稱,所謂蘭州等地調控松綁系誤讀,我國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
這位負責人表示,住建部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是明確的、堅決的,是一以貫之的。2018年將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嚴格落實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進一步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
由此不難發現,最近部分媒體對房地產政策調整的報道并不準確,存在過度放大某些細節,以偏概全以及對政策過度解讀等問題,與事實不符。雖然并不是所有媒體都這樣,也并非所有媒體都在跟風炒作,但這種情況必須加以重視,避免過度乃至隨意解讀政策,防止不當輿論誤導并影響正常調控。
眼下,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在一些地方,不少開發商希望調控能緩一緩節奏,以便在下一波快漲行情里大賺一筆。但這樣的想法不現實,不可取。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個別城市隨著限購、限價政策持續,地方財政的確存在一定增收壓力,但絕非所謂聳人聽聞的“已經堅持不住了”,到了要全面松綁調控的地步。
這一輪房地產調控沒有搞“一刀切”,就是要尊重地方的實際情況,保持地方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隨著城市間競爭的加劇,“人才大戰”在所難免,城市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給予引進人才一些住房優待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會影響房地產調控大局,而是為了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事實上,部分城市微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即“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此類對限購、限價和限售等措施的調整,屬于地方事權范疇,實施的是差別化調控,也就是精細化調控。
房地產調控中的中央事權就是要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以及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房貸政策也屬于中央事權的范疇。盡管目前各地房貸利率會有差異,但各地房貸政策都會遵循監管部門的統一調度,自主權也僅限于利率市場化可浮動的范疇。房貸稅收等重大政策未見調整,房地產調控放松之說根本不成立。對于部分城市“限”字令的優化,有人樂觀地認為,這是房地產調控放松的信號,這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應該看到,自2016年“9·30”以來,在本輪調控作用下,大多數城市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目前房價呈現積極變化,但只是回歸合理水平的開始。惟有保持調控定力,才能鞏固調控成果,防止房價反彈,讓炒房客真正退場。只有讓炒房客真正退場,才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正是因此,中央一再強調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堅決遏制投機炒房,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
總之,房地產調控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對正常的政策微調不能隨意解讀為松綁調控,以免干擾中央部署和誤導輿論。